Physical 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隨著人均身高的增加,家長們為了讓孩子長的更高,也是操碎了心。例如有位媽媽就問我,說自己的兒子在幼稚園是班上最矮的,朋友建議她帶孩子去測一測骨齡,她也不太瞭解骨齡是怎麼一回事,不知道到底硬不應該去。
測骨齡的確是近些年的一個熱門話題,據說可以預測孩子身高。但同時,也有一些觀點認為帶孩子測骨齡是智商稅,照X光有輻射,會影響孩子發育等。
那麼,測骨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
首先瞭解一下骨齡的概念
人的生長發育,有兩種年齡表現:一是生理年齡,就是我們的歲數;另一種就是骨骼年齡。
骨骼年齡,簡稱骨齡,和生理年齡速度大致一樣。不過會因為平時的飲食、運動的影響,骨齡的生長速度會和年齡存在一些偏差。
比如說,有的孩子12歲,骨齡還停留在10歲,說明他的身體發育速度較慢,只發育到了正常兒童10歲的水準;也有10歲的孩子,骨齡已經12歲了,這說明他的發育速度較快,其身體已經達到了12歲孩子的水準。
測骨齡的過程其實很簡單,就是給孩子左手正位拍個X光片。然後根據不同年齡手部發育不同進行骨齡的判斷。
其實理論上各個部位都可以,但是考慮到X光輻射的問題,所以選擇離孩子軀體較遠的手部。
因為骨齡判讀是和標準發育進行對比得出的,有一定的經驗在裡面。因此最好找經驗豐富的醫生來分辨。
得出的骨齡和真實的年齡進行對比,看是不是發育正常。
當判讀的骨齡和年齡差在±1歲以內的,說明孩子發育正常;
當判讀的骨齡>年齡1歲,不超過2歲,說明發育提前(骨齡超前);
骨齡<年齡1歲,不超過2歲,提示發育落後(骨齡推遲)。
骨齡檢測並不適用於所有孩子。
對於身高體重都正常的孩子,正常的成長就可以了,也沒有測骨齡的必要。
要不要進行骨齡檢查由醫生決定,一般情況下,6歲以下的兒童都不推薦測骨齡。在生長發育異常時由專科醫生評估後決定是否進行骨齡檢查。
不過如果有一下情況的孩子,父母可以帶到醫院看看是否需要進行骨齡檢測。
孩子身材矮小,身高明顯低於同齡人,或者是孩子明顯高於同齡孩子。
有很長時間沒有長高或變化很慢的孩子。
男孩在9歲之前出現第二性征發育,陰莖、睾丸增大,隨後變聲、喉結突出、長鬍鬚、長出陰毛、腋毛等。
女孩在8歲之前,乳房發育,後續長出陰毛腋毛。
這是因為性早熟會使骨骼發育提前,生長週期大大縮短。
胖孩子可能在短期內比同齡孩子偏高,但體內產生初更多地雌激素,可能會加速骨骺的快速閉合。
所以說,如果孩子沒有這些情況,沒必要去測骨齡。
家長可以通過每個月為孩子測量一次身高,並記錄下測量的數值,能得到孩子的生長曲線。
生長曲線可以動態縱向的觀察孩子的生長速度,看看他們最近身高的增長情況。幫助父母進行判斷。
這兩種骨齡異常推遲或者提前的情況都需要引起注意,通過和專業醫生交流,尋找原因以及判斷後續是否要進行定期監測和治療。
一般情況下,出現骨齡推遲有可能是生長激素缺乏、甲狀腺功能減退、營養不良、先天性心臟病、慢性腎臟疾病或者是嚴重哮喘等等。
當然孩子也可能出現青春期推遲,變成我們常說的“長得晚”,這些都要排查出來。
也有的孩子是遺傳性的,比如說父母的身高就不高,孩子可能骨齡是正常的,但是最終的身高也不會很高。
骨齡提前,除了跟大家熟知的“肥胖、早熟”有關外,甲狀腺功能亢進、腎上腺功能早現等也可能造成骨齡提前,如果孩子已經骨齡提前了,還伴有身材矮小和肥胖,那孩子身體長高的潛力可能也會受到影響。
現在對於骨齡的發育提前和遲緩,目前已經有醫學上的治療方案。很多廣告上會推薦家長進行激素的治療。但是,各位家長千萬不要盲目的進行治療。具體治療方案一定要在正規醫院醫生的指導下進行。
因為引起骨齡異常的原因很多。而目前的激素治療研究主要是基於身材矮小或疾病狀態的兒童,缺乏正常偏矮或身高正常的兒童使用安全性的資料。盲目治療會有一定的遠期風險。
以下是孩子身高預測公式,使用FPH法的公式是:
男孩=45.99+0.78×(父身高+母身高)÷2±5.29CM
女孩=37.85+0.75×(父身高+母身高)÷2±5.29CM
但這是一份統計學上的預測公式,只能作為大概的參考。
所以現在流行通過骨齡來預測身高。骨齡對預測成年身高有一定的價值,相對統計學身高預測公式來說肯定更準確一些。
但身高實際上是受很多方面影響的,比如地域、營養、疾病等。
同時,人骨齡的發育也不是均勻穩定的,它也可能是在某個階段快某個階段慢了,就比如在青春期,孩子的身高就長得很快,其他時間比較慢一樣。
所以如果真的要通過骨齡來預測身高,也需要動態監測,而不是看單一的一個時間點。
抑制骨齡增長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。
通常我們講兒童體型分三種:
勻稱型(標準),身高生長一般會相對平穩。
苗條型(稍偏瘦),骨齡一般會落後於實際年齡,生長潛力較大。
粗壯型(肥胖),骨齡容易提前,生長潛力受損。
在這三種體型中偏胖體型的孩子往往骨齡會偏大,極易早發育,因此控制體重可延緩骨齡生長速度。
所以家長一定要讓孩子保持均衡的身材,保持體重增長速度不要高於平均水準才能更好地促進身高發展,尤其青春期前效果更佳。
一般來說:
2—12周歲的兒童每年體重增長控制在2千克以內;
青春期每年體重增長控制在3千克以內。
保持良好的情緒能使兒童的心情愉悅,增加生長激素的分泌,反之長期處於抑鬱、悲傷情緒,容易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,導致正常的生長發育也受到抑制。
避免讓孩子接觸過多情感劇或兩情相悅的畫面,看多了容易誘發性腺激素分泌,引發早發育。
如果孩子的骨齡稍微提前,可以通過加強體育鍛煉來調整和改善。平時選擇一些跳躍類、自由伸展的體育專案,比如游泳、舞蹈、跳高、籃球、羽毛球、跳繩等,每天至少保持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,通過這些運動可以有效促進骨骼生長。
多帶孩子去戶外運動,可以促進孩子骨骼的生長,提高骨品質。
但也不要運動到孩子精疲力竭,他們需要的不是一次過長時間的運動,而是規律的、有節制的堅持運動。
一般來講,跑、跳類的項目更有利於孩子長高,春天也很適合戶外運動。
日常生活中要調整飲食,多攝入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較豐富的食物,比如瘦肉、魚肉、牛奶、西蘭花等,還要適當攝入水果,比如蘋果、香蕉、柳丁等,多吃這些食物能補充機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,促進骨骼的生長。
沒有哪一種食物吃了能長高,孩子需要的是均衡全面的飲食。
媽媽們可以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來做給孩子吃,經常變換種類。像是油炸、甜食都少給孩子吃一點,吃了沒什麼好處。
平時要保證充足的睡眠,每天的睡眠時間儘量保持在8小時左右,養成早睡早起好習慣。夜間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,保證充足的睡眠也能促進機體長高。
充足的睡眠是後天幫助孩子長高的重要因素,而絕大多數生長激素都在夜間分泌。
所以儘量不要讓孩子熬夜,因為早睡才能保證他們的睡眠時間和睡眠品質,才能保證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。
家長們趕快抓住孩子春天的長高期,趕緊行動起來吧!